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一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调查表明,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师配置率等方面居前列。
记者从杭州市中小学了解到,不论是从软件上还是从硬件上,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日益增加。
学校心理教师配置率我省居首位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在六个样本省(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福建、重庆)、50个区县、300所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问卷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与其他五省区相比,在组织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与结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这四大方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指标均居前列。
其中不少指标位居六省区之首,例如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这一项中的学校心理教师配置率还有心理教师持证率,都明显高于其他省区。
“近几年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很快,通过这一项调查,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我省这一方面的现状,今后会根据这项调查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浙江省教科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庞红卫老师说。
浙江省与五省区配备心理教师的学校比率
每周至少一节心理辅导课
吴晓珠毕业于浙大心理系,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2年进入杭州市建兰中学担任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主要在初一开设心理辅导课,同时也负责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
像很多学校一样,学校初一年级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并探讨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学校不少班主任老师都拥有C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C证),这是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必须达到的要求,拥有B证和A证的也有不少。”吴晓珠说。
在一些小学,课程开设比率更高。胜利小学每学期都会有2—3节心理辅导课。“基本上都是班主任老师,而且是20多岁到30多岁的中青年教师。”学校邹丽慧老师说。
玩具和沙发搬进心理辅导室
除了固定的课时,学校基本都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为了增加吸引力,学校更是各出奇招。
在杭州市胜利小学,心理辅导室更像是孩子们的休闲乐园:铺满软垫的地板,几张小沙发,画着卡通人物的窗帘,墙壁上贴着积极向上的标语,除此之外室内还摆满了绿色植物和小玩具。
景华小学干脆把心理辅导室改名叫“甜蜜屋”,学生心里有困惑时,都可以到甜蜜屋里找人聊天,而且甜蜜屋里不但有老师,还有“业余客串”的同学,四(2)班的童嘉敏就被培养成学校的学生“心理辅导员”,她的职责是分享同学们的快乐与痛苦。
最大成就:学生喜欢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表示,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学生喜欢心理辅导课程。
“我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课更像是游戏课。”崇文实验学校四(2)班的蒋依蔚说,“老师会在演播室给大家讲,还会请学生去做实验,比如说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心理现象,原因是什么。”
蒋依蔚说,虽然心理辅导课并不是每天都有,但学生们都觉得,和心理老师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景华小学童嘉敏也说:“我挺喜欢这个工作的,我和同学也都很喜欢上心理辅导课,这门课程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心理问题仍需要得到长期关注
2006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负责的“中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研究”课题表明,杭州市中小学生导常行为问题中,最高表现形式为“过度恐惧或担心”,近年来,整个浙江省都对学生心理辅导加大了投入,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们表示,学生的烦恼依然存在,而且个体必须得到长期的关注。
建兰中学吴晓珠老师说:“学生有困惑、有烦恼,甚至有不能说的秘密,一般来自这几个方面: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还有家庭的矛盾。“目前学校基本都比较重视心理辅导,但还需要长期坚持,因为心理辅导不可能一下子就有效果,需要长期的关注,孩子才会慢慢进步。”http://qnsb.huang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