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观察
2月21日至22日,重庆市领导黄奇帆、马正其等乘坐大卡车对该市综合整治改造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据悉,为了保证“视野更开阔”,根据黄奇帆的要求,市政府办公厅此前安排的大巴车被换成了四周无遮挡的大卡车,“这样视角全方位不受限,一览无余,更便于考察”。于是,春寒料峭之际,领导们坐在大卡车的货厢上,顶着寒风,开始了考察。
市领导舍弃舒适安全的轿车、客车,屈身于露天敞篷的大卡车上考察城市建设,这不仅在形式上让人颇感新颖、别致,而且在内在情感上有相当动人的效果——至少会让市民对于领导考察本身,同样产生一种“开阔”而“一览无余”的感觉——原来我们也可以如此透明直观地考察领导的考察。
毋庸讳言,我们平日里所熟悉的“领导考察”,大抵缺乏这样一种“一览无余”的效果。惯见的往往是:前呼后拥、层层包围、高档轿车簇拥而行,在事先安排好的“示范点”上,“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甚至,一般还免不了采取“警车开道”、“道路管制”等特别保护措施。
当然,回到市领导坐大卡车货厢考察这件事,在赞赏其积极价值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其实并非一个能保证领导视察“视野开阔”、“一览无余”的根本办法,而仅仅是一个具有临时应急性质的偶然事件。一方面,严格从法律上较真儿,“坐卡车车厢”实际上有违法之嫌——《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领导考察要真正做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实际上是要去除各种人为的干扰、遮蔽,掌握最直观真实、第一手的情况,而具体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何种考察形式,都不是事情的关键。而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个可以保障下情充分无障碍上达的行政运行生态。
显然,如果具备这样的生态环境,即使不进行专门的考察,领导也不难随时倾听到基层的真实声音。否则,官民之间深度脱节、相互隔膜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那么,即便考察再频繁、形式再新颖,恐怕都很难做到真正的“视野开阔”。 张贵峰
领导考察要真正做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实际上是要去除各种人为的干扰、遮蔽,掌握最直观真实、第一手的情况,而具体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何种考察形式,都不是事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