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透视
我们并非不懂感恩,而是不能接受形式主义压制下的必须感恩。现代人的感恩方式,更多元更理性,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等级观,而渴望平等人格意义上的情感表达
重庆丰都县一名校长在家长会上突然当着1200名师生和家长给母亲跪下洗脚,伴着《母亲》的旋律,一边洗一边教育学生父母操劳之不易。有人落泪感动,也有旁观者质疑是替个人和学校炒作。这位校长则称当代学生“感恩的心太淡薄”。(1月19日《重庆晚报》)
洗脚,在近年来几乎成了感恩秀的一大必杀技:老板给员工洗脚、招聘员工先问是否有给父母洗脚之经历、学生作文中洗脚题材大热……不可否认,洗脚本身包含某种感恩元素,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中的孝悌之心和殷殷亲情,带给我们某种心灵触动。
但这不足以成为感恩教育的一大范本,很简单,感恩是内心的情感活动,是伦理的本善之举,因而真正的感恩应是行为低调、内涵丰富和深刻的,而不是高调和浅表性的表达方式。以这则新闻为例,不能说校长就是在作秀,但当着全校师生大张旗鼓给母亲洗脚,首先就不符合感恩之道。
有人说,我们正身处一个“不懂感恩”的时代,种种不知恩图报的事例充斥社会生活,催生出我们这个时代无尽的焦虑,以至于媒体、学校、招聘单位不得不联手扮演感恩大师,感动中国、感动某地之类成了最热播的节目。我很疑惑,难道我们这个时代是道德另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狼心狗肺吗?
其实不是!我们并非不懂感恩,而是不能接受形式主义压制下的必须感恩。现代人的感恩方式,更多元更理性,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等级观,而渴望平等人格意义上的情感表达:你帮助了我,你养育了我,我应该感激,但我们在精神上仍是平等的!只有让被帮助对象感受到尊重,感恩才能成为现代人普遍的自觉行为方式。不是给父母洗个脚就不平等了,但我相信没有哪对父母会强求这种报答方式,如同养育是天道是义务一样,孝道也是自然表现,而不是单一的表面文章。
校长这一“洗”,除了道出我们时代的感恩焦虑症,还暴露了我们对感恩教育的认识误区。感恩之所以成为时代道德的一大尴尬,不在于知恩不报,而在于施恩图报的心情太切太盛。如果在启蒙教育以及人生成长阶段,人人都能获得这样一些观念灌输:助人是美德,不是交换条件;尽责是义务,不需要回报;养育孩子是艰辛,也是快乐;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在接受别人更多的帮助……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不平感,以及那么多基于不平等而带给自己和他人的精神重负。教育者的作用正在于此,而不是端着洗脚盆说事,当人与人在帮助与被帮助中获得精神解脱,人们自然乐意感恩,感恩自然会成为现代人际中的生动表达。 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