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现在,我们热情地邀请你,来欣赏我们三里屯三小的小记者和摄影大师汤姆逊先生的摄影作品,来看看北京城的昨天和今天!
我们拍摄的时候,一直拿着汤姆逊先生拍摄的老照片,仔细判断拍摄地点、钟点、角度、取景等多种因素,每拍一张照片,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还原当时的镜头角度,拍出同一地点的新面貌。
所以,你在新旧照片中找到的不同,正是首都北京100多年间发生的变化!准备好了吗?跟我们一起穿越百年找不同吧!北京清漪园宝云阁
老照片(图1)拍摄时间:1871~1872年
宝云阁位于北京清漪园(1888年改名颐和园)万寿山上,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金殿”。1860年,英法联军火焚清漪园,铜亭幸免于难,是清漪园中为数不多的幸存建筑之一。
新照片(图2)拍摄时间:2009年3月
摄影小记者:张子玮(女/12岁) 拉洋片
老照片(图3)拍摄时间:1871~1872年
西洋景又称“拉洋片”,是清末北京街头很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电影还没传入中国、没有普及的年代,西洋景是一种代替电影的娱乐方式,堪称中国独有的街头“土电影”。
新照片(图4)拍摄时间:2009年2月
摄影小记者:胡桉(12岁)
现在我们在家里就可以看DVD了,看电影也非常方便,想看“拉洋片”只能到庙会去了。我想“拉洋片”一定也算“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北京八达岭长城
老照片(图5)拍摄时间:1871~1872年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汤姆逊说,如果他的照片里没有一张长城的照片,也许其他照片就没有价值。长城的这张照片不仅证明了他远足的范围,而且也说明5年的“旅行”不是一无所获。
新照片(图6)拍摄时间:2009年4月
摄影小记者:刘士豪(12岁)
我想仿照汤姆逊先生所说的话,大声地说:“如果我们的照片里没有这张长城的照片,也许我们的寻访就没有意义。长城的这张照片,不仅证明了北京以及中国百年来的巨大变化,更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