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指示不清而乘错车。看来,这真不是个小问题!
接下来,同学们穿越大街小巷,在一个又一个公交站牌下,阅读、记录、拍照,访问乘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发现了公交站牌存在的四大问题:1.同名不同站;2.同站不同名;3.有站无牌;4.环形线路没有标注。
经过讨论、分析,他们提出了6种解决方案:1.在站牌上绘制公交线路图;2.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标志性建筑;3.在站牌上标明站点附近的重要道路;4.在站点设置电子查询系统;5.在重要站点招募义务导乘员;6.调整、设置客运线路时,要及时公布并征求公众的意见。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写了一份报告《关于公交站牌指示不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辗转送到了市政公用局。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南京市的公交站牌实现了“大变脸”!交通标识别“躲猫猫”
在许多大中城市,人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如果这些地方的标识牌不明显,会给人们出行增添许多麻烦。
去年的一天,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五(4)班的小伙伴吴宛睿去同学家玩,要过马路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最后还是在一位姐姐的指引下,才在一棵大树后面发现了地下通道的标识牌。吴宛睿心想:标识牌干嘛“躲”在大树后面,让行人看不到呢?
第二天,吴宛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老师和同学们。没想到,好多同学都有和他一样的经历。看来,地下通道标识牌与行人“躲猫猫”的情况很普遍。于是,他们决定“立案调查”。
同学们调查了647名市民,有80.6%的人都认为地下通道标识牌不醒目。同时,他们还发现:许多市民因此走了冤枉路,浪费了时间;有的市民甚至因此横穿马路,违反了交通规则……这些调查结果,让同学们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李常睿带着相机,四处拍摄地下通道标牌,采访行人对地下通道的熟悉情况;盛雨尘打电话咨询相关部门,并上街进行实地考察;金旻通过网络,搜集全国各地地下通道的管理办法……
通过大半年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意见:1.把单面标识牌改为双面的;2.把标识牌上的文字改为荧光的;3.把醒目和安全作为标牌大小和设置的考虑要素……同学们的建议,得到了交通管理局叔叔阿姨的称赞,成了改进公共设施的重要参考。
现在,在南京的部分路段,单面的地下通道标识牌已经改为了双面的了。看着这些标识牌,同学们可自豪啦!
“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还在继续。在活动中,同学们品味着实践的乐趣,体验着探索的艰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同学们渐渐具备了“三个一”:一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一种意识——现代公民的意识。我们希望更多的小伙伴也行动起来,走出校园,关注社会,为社会的文明进步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