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中午11点,75岁高龄的律师杨伯廉,在家里吃了两口冷饭菜,就坐车赶往江干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本周残疾人无偿法律咨询服务。
每周一天,这样的无偿法律服务,杨伯廉已做了3年,风雨无阻。而此前近20年,杨伯廉一直不定时地为贫困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每周三下午1点,从没落下
“每周三下午1点,他准来。”说起杨伯廉,江干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很佩服,亲切地叫他“杨老”。
杨伯廉是浙江辉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每周三,他都会从家里坐一小时公交车赶到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不容易啊,不管刮风下雨,他一定会来。有时候,有些人对法律条例听不太懂,他总耐着性子一遍遍讲解。”说起杨老,江干区残疾人协会副主席胡志耕竖起大拇指。
进门后,杨老会把一块写有“法律咨询”的宣传板放在桌子正中间,取出一叠“法律援助权信访咨询简录”,又将一副放大镜放在简录上。
做完这些,他从一个黑色包里抽出一本《侵权责任法》,戴上一副银边眼镜,俯身看了起来,“侵权责任法,这是去年年底刚通过的,今年7月才开始实施,里面涉及很多有关残疾人方面的法律条例,我现在赶紧了解了解,清楚相关内容,才好做咨询。”
指着一叠近7厘米厚的咨询简录,杨老说:“这些是2009年4月起的咨询简录,一天天慢慢积下来,也有上百份了。”
“游击战”打了20多年
1986年,全国第一次举行律师资格考试,杨老考取了律师资格证。
一年后,刚领取律师执业证的杨老,只要有空就扎进社区和街道,帮助贫困群众解答法律方面各种问题:“我们这一辈人所受的教育,‘助人为乐’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20多年来,杨老一直无偿为贫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一位富阳的19岁小伙子,不幸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丧失行走能力。杨伯廉知情后,主动收集资料,帮助小伙子联系相关部门,连着几个月,交通管理局、派出所、司法局,杨伯廉跑了不下30次。最终,瘫痪在床的小伙子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肇事单位的法定赔偿金。
“这20年,我做咨询就跟打‘游击战’一样,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3年前,我才在这里有了固定的服务点。”杨老说。
需要更多年轻人的爱心
杨老说,他睡的床很夸张,床的一边堆满了一整排书,另一边则堆着一叠叠咨询简录和案例资料,“我每天睡在中间,闻着纸张和油墨的味道,很开心。”
不过乐观开朗的杨老也有烦恼。
目前,江干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只有杨老一个人,这让他很无奈也很担忧。他曾邀请过几位年轻律师一起帮忙,但因为没有报酬,要做的工作又繁琐,年轻律师都没能坚持下来。
“1月底时,曾有一位年轻女律师过来代班,只做了一天,之后就再没有见到过。”江干区残疾人协会副主席胡志耕说。
在杭州,像杨伯廉这样,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坐班”的律师,只有他一个。“我年纪也大了,能帮一个是一个,但帮不了多久了。”杨老说,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希望有更多年轻律师加入进来。
http://yuqi.qn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