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不但有明显的区域优势,而且有更宝贵的资源优势:东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南有世界地质公园圭峰、西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北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七之话鄱湖重要从鄱阳湖的资源入手,看看其宝贵程度:
1、水之韵。地因山而魁伟,山因水而灵动。赣鄱大地无数道澄澈的溪流,汇编成赣、抚、饶、信、修五大水系,她们相聚于鄱阳湖。多年来入江经流量1457亿立方米,占长江平均经流量的15.6%,超过黄、淮、海三河入海水量的总和。鄱阳湖蓄水量295亿立方米,仅滨湖三县拥有水面235.4万亩,约占全省的65.6%,可养水面达85.2万亩,占全市80%以上。湖中有水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豚类2种、贝类87种;鱼类包括:鲤、鲫、鲢、鳙、青、草等10余种和银鱼。此外,还有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
2、鸟之缘。鄱阳湖素有“白鹤世界、鸟的王国”和“第二长城”的美称。每年秋冬,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据调查,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鹤3750只、白头(枕)鹤1881只,灰鹤4936只,水鸟64种共45万只,另外,还有雁类、鸭类、鸥类28万只,在鄱阳湖越冬的鸟类占全球总数的30%以上。如今,保护区内鸟类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省政府在承修吴城镇建立了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山之风。山,是鄱阳湖的堤岸,风,是大山清新的呼吸。在赣东北这块俊美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蕴涵着绿色生机。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九处,自然保护小区700多处,保护面积320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3个,经营面积61.44万亩。鄱阳湖地处长江中游红壤丘陵地带,区内地段类型齐全,由农田、水域、森林、湖滩草洲、沙地裸地、村庄和城镇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色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山、水、洞、城。山,有庐山、石钟山、云居山等;水,有鄱湖、泉瀑等;洞,有龙宫洞、涌泉洞、聂桥洞等;城,有六地市和中国湖城等15个县城等。
在这片绿色的生态环境中栖息着5000余种高等植物、4500余种昆虫、55种兽类以及118种两栖爬行动物,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基因库。
4、美之景。就滨湖而言:湖光山色、田园风景、稻作文化、生态农业、鄱湖湿地、候鸟景区等景观景点,着力构建“三心三圈”旅游大格局:以鄱阳湖水面为中心,构建余干三湖三山三镇旅游圈新格局;以万年仙人洞、吊桶环、神农宫为中心,构建远古文明的旅游圈;以鄱阳球珊岛为中心,构建鄱阳湖光山色生态旅游圈。“三心三圈”使之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后花园”。
就全市而言: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突出“四色”旅游和“五部”旅游发展战略:
突出“四色”旅游,包括绿色的明珠、红色的摇篮、古色的文化和白色的水产……
“五部”包括:东部道教仙山游、中部丹霞红色游、南部山岳风光游、北部生态文化游和西部湖光山水游……
5、人之歌。鄱湖渔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传唱了数千年。当现代化巨大的威力释放出改天换地的能量的时候,将鄱阳湖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中部崛起的带动区,一项由科学发展观统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球关注和向往的地方。
6、湖之成。包括湖产业名城: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化、生态农业和产业集群。湖文化名城:主要是渔民俗文化、湖泊文化和鄱阳湖博物馆。湖旅游名城:主要利用鄱湖湿地景区,打造名水、名山、名城和名村。湖生态名城:着力打造300个生态渔村。湖宜居名城: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为鄱湖儿女提供了一个宜居的名城。
7、路之畅。在公路方面:昌九城际公路已经建成,昌德调整公路已开工建设,九景衢铁路也开工在建。在水路方面:调查船舶运力结构,扩建瑞洪港、石镇港和改造鄱湖港,航运码头快速升级。在铁路方面:建设昌九城际轨道交通,加快万年铁路货场建设,进一步提高浙赣、皖赣铁路对滨湖地区物流和带动力。
绿色生态资源是上饶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全市不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而且有良好的森林资源、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要围绕“城市园林化、村庄生态化、道路林荫化、山上都绿化”的目标,着力构成城区、湖区、郊区相协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统一的重要经济板块。
(中共上饶市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