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近期市场的调整来得极为迅猛,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但是,大家仔细权衡市场政策、消息、资金等变化,还是能体会到管理层的最终用意。笔者分析,所有的调控手段主要是为了抑制投机,让投资者多一份理性,以更好的心态应对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
一、是抑制新股投机。IPO重启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节节攀升,2009年底甚至出现历史新高。新股发行市盈率高涨的情况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并于2009年底约谈了各大投行负责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证监会坚持市场化方向,将新股发行定价权交给市场。在这一政策执行初期,上市公司及承销商受利益驱动,倾向于选择较高市盈率发行,而有打新“传统”的散户投资者在以往“高收益、零风险”的习惯下更是积极参与新股申购。这自然形成了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走高的局面。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博弈出现的新变化将倒逼发行定价走向合理。
二、是抑制短期投机,让投资者更注重公司基本面,奉行价值投资。2009年题材股行情贯穿始终,但当大盘点位重心逐渐上移到3000点以上,其题材对自身股价的支撑力度逐渐减弱,中期风险极大。考虑中长期持有优质公司,依靠中长期的复利来度过大盘的风险和战胜市场效率也不失为一种抵御市场短期波动的策略。同时,更好地关注公司自身的安全性要素和长期上涨要素会对投资业绩的提升有更好的帮助。
三、是抑制违规资金投机。前期,由于部分银行在履行真实性审核职责方面存在问题,使得一些境外投机性资金假借贸易或投资等渠道流入,甚至变相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助推了资本市场的局部过热和泡沫化。必须肃清此类违规资金,还投资者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综合分析,在政策适度变化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未来上涨的主要动力还将来自于蓝筹公司的整体业绩提升。政府对央企、地方政府对地方国企的规范力度不断加强,这几年由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而带来的国企公司盈利的提升,将越来越具有示范效应。
在现阶段,摒弃题材股、概念股的光环,投资者可以挖掘两类公司:一类是有经营业绩和财务上有较高安全边际的股票,另一类是有创新性产品和创新性服务的公司。
曾有一位著名的市场人士说过:他经常问自己,在熊长牛短,随时涉及资金安全的时候,到底能不能维持大脑的正常运转?能不能看到机会在哪里?能不能坚决执行理论推导可行的方案?现在,投资者也面临这一问题。从乐观的角度看,市场机会不就是跌出来的?
彭钢
北京鹿尊投资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